第(2/3)页 陈平生见状也推开车门,走了下来。此时他脸上戴着墨镜,风尘仆仆,头发也留到了脖颈,所以应该不会有人认出他。 走到黄蓼旁边,他立刻就听到她正在和一个大爷对话。 “大爷,你们这是在排什么啊?” 大爷戴着渔帽,穿着绿色马甲,听到这话后立刻回答道:“我们在排队买画册!” “啥画册,这么多人?”黄蓼继续提问,装作一副看热闹的样子。 “嘿,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小姑娘,是陈平生的新画册。”大爷说这话时还比起大拇指,似乎在说这影集倍棒。 其实业内对于画册和影集的叫法也并不统一,所以怎么说都是对的。 “陈平生,我知道啊,他新影集发售了?” “对啊!《布鲁的……悠长假期》,对就是这个名字,应该是拍老外的。”大爷点点头。 “他的影集为什么这么多人排队啊?”黄蓼一脸疑惑。 “因为拍的好啊!郑会长非常推崇陈平生的画册,我买了好几本了,确实好看。” “所以您也玩摄影?” “当然!”大爷拍拍胸脯得意极了:“我家里这么说吧,从九十年代的相机到现在,佳能、索尼的每一代我都有,镜头也都是齐的,无论是打鸟还是人像,我都有配套的!” 陈平生和黄蓼立即刮目相看,这大爷就是传说中的家里一面墙,首都一套房吧。 虽然不知道水平如何,但看这壕气冲天的样子,也应该是个摄影老炮。 “厉害。”黄蓼果断竖起大拇指,夸起了大爷。 “他这算什么厉害,根本就不行。”没想到身后的大爷突然不乐意了,眼见着自己朋友在小姑娘面前装逼竟然不带自己,立刻就说道:“他那都是些大众的玩意儿,糊弄人的。” “我这怎么糊弄人了?” “你有莱杜的m5吗?限量款,全球只有一百台,拍胶片的。”大爷拿起脖颈间挂着的相机,给几个人展示他的收藏品。 “还有中画幅的勃朗尼卡、宾得、飞铭早期典藏款,以及双反禄来、国产的海鸥。”他炫耀的给大家说着自己的藏品。 “我家里光胶片就储存了3个冰箱,不是小的哈,是那种大冰柜,这么宽!里面都是胶卷,要是拍摄的话,能拍十几万张。” 听他的口音就是京爷,也确实豪横。 “就这么说,首都的各家胶卷店,有时候都得上我家参观去!” “那确实。”陈平生点点头,赞同大爷,毕竟这么多胶卷,里面不知道有多少限定和已经不再生产的绝版。 就算是他都很心动,有种想要表明身份,去大爷家蹭蹭胶卷的冲动。 “你这有什么,现在谁还拍胶片啊!” “不玩胶片你玩什么摄影!胶片拍出来的,那色彩,是你数码能比的吗!” “搞笑,我直接上富士滤镜,和胶片也差不多。” “瞅瞅你这操性,富士那玩意和真胶片差了十万八千里呢!” “那我上回去你家,也没看到你有啥作品啊!拍得还没有我拿数码拍得好呢。” “我那是热爱收藏!” 俩大爷说着说着就吵了起来,看架势要不是人多非要打一架证明一下自己的理论。 而周围那些大爷们也都见怪不怪,似乎已经习惯这俩人互掐的场面了。 陈平生和黄蓼劝了几句,发现根本劝不动后,就离开了书店,回到了车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