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谁说真实世界就是人眼里的世界了? 这也是陈平生最近才想明白的道理。 所谓的虚化,近大远小,都是人类赋予这个世界的规则,而陈平生要做的就是违背规则,然后塑造出更加真实不虚的世界模样。 简而言之,陈平生是在解构照片,解构摄影。 黄蓼不知道这部影集出版后,会引起怎样的反响了。 如果说决定性瞬间,是对于人眼世界表达的集大成者,那陈平生现在就是直接推翻了这一理论,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两种理论,并不互相违背,因为所描述的是不同的世界。 但发生在一个人的身上,却只会更让人觉得神奇。 他是怎么做到如此快速的,转变自己的思想,并付诸实践的呢? 这简直令人无法想象。 至少从黄蓼所关注的那些摄影师而言,他们往往都是再走老路,即便是颠覆,也不过是推陈出新。 他们绝不会像陈平生这样完全没有任何包袱的,直接把自己曾经的作品抛之脑后。 就像拍摄了《鸦》之后,人们都以为陈平生会继续在这个领域探索,成为一代情绪摄影大师。 陈平生却拍摄了《决定性瞬间》,奠定了摄影界的经典理论基础。 在大家以为这就是他的巅峰后,他又拍摄了《北流活活》,证明自己在古典摄影的造诣,顺带着拓宽了自己的领域。 以至于现在大家觉得他拍摄出什么样的作品都有可能,因为从他出道以来,没有一部作品是完全相同的,全都是新拍法,新构思。 令人瞠目结舌。 这更让黄蓼觉得格赛不公,这种摄影师竟然不是年度最佳,简直是在侮辱格赛自己的名声。 但看陈平生现在拍摄的作品,她不禁由衷期待起了明年的格赛,不知道那群评委又会对这样一部作品做出怎么样的评判呢? 在拍摄完这一张照片后,今天的拍摄工作就结束了。 这比拍摄黄河沿岸更加费劲,陈平生已经使用了祈祷音乐盒,但制约拍摄时长的,不仅仅是天气,还有人群,车辆的颜色等等。 而一到了黄昏时刻,因为大气影响,颜色已经偏离了原本的模样,所以就没有必要进行拍摄了。 黄蓼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拍摄属于自己的作品。 她的作品没有那么多讲究,她想要拍摄的,是一种日常里的微妙平衡。所以选择的地方,都是非常具有生活气息的角落。 比如眼前这张,她把二人居住的房屋门拍摄了下来。这是为了拍摄而临时租下的房子,白色的门扉上挂着一篮子,是这里最常见的风景之一。 可黄蓼觉得很美,在光影下,门扉上能看到淡淡的树叶影子,整张照片的色彩非常平衡,看起来平淡且令人舒适。 这也是陈平生最欣赏黄蓼的一点。 她具有旁人不能及的感知力,非常善于在日常中捕捉各种色彩,并融汇到一起。 可能黄蓼自己都没有注意到,但陈平生因为看过的作品实在太多,因此一眼就从她的照片中发觉了这种能力。 而类似的照片黄蓼还拍摄了很多,比如一条黄色的狗在路边喝着泥坑里的水,身后是蓝色的汽车和墨绿色的别墅。 还有一张陈平生个人最喜欢的作品。 也是在这座小镇拍摄的,是拍摄于屋内,黄蓼坐在椅子上,捕捉到了一张色彩内敛的照片。 黑色桌子上摆放着大片的拼图碎片,两把沙发椅倚靠在桌子后,旁边就是白色的门扉,整个画面简单,温馨,却值得细细观瞧,慢慢品味。 当时黄蓼拍摄完后,自己觉得挺好看,但也没有意识到它们有多少艺术价值。 还是陈平生说让她整理出来,出版影集后,她才真正意识到应该如何对待这些照片。 如果论对艺术摄影的眼光,估计陈平生敢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这些照片看起来非常无趣,但实则隐藏着很多危机感,这种危机感来自于照片中各种不易察觉的隐喻和对比。 比如那张黄狗喝水的照片,它看起来平平无奇,就像是路人随手拍摄的一样。 可是它后面的车辆与别墅,是非常崭新的事物,它们象征了很多,金钱、奢靡、改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