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陈平生把脚架架起,然后把相机镜头对准了那些盆栽,按动快门。 “坂本先生,你来看一下呢。” 坂本龙一走过来,手扶着自己的下巴,盯着看了一会道:“是很静谧的感觉呢……” “是的。”陈平生故意压暗了环境光,再配合地板的反射的绿色,有一种植物空间的错觉。 “但这还不是全部。”他拿出电脑,把照片导上去后,就开始了后期工作。 对于这张照片而言,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后期的故障处理。 陈平生先尝试了噪点,结果发现并不合适,于是又换了几种故障形式做成照片。 最后他给到坂本龙一的一共有三张照片,一种是雪屏感觉的故障,一种是拉伸右侧形成的条纹故障,一种是重复拼贴形成的复制故障。 坂本龙一看到这三张照片后,就直接陷入了思考,仿佛在衡量哪一张照片更符合他想要的感觉。 “陈,这真的是一个很难的选择题。”他笑了笑:“我觉得每一张照片都很好,自然与故障融合起来,就是我要的感觉。” “所以你能给我一点建议吗?” 陈平生想了想,回答道:“我个人而言觉得雪屏不太贴合,虽然它的故障感最明显……” “是的,雪更像是电子乐,但我这张专辑电子乐并不多。第三个重复感也和音乐不太搭配。只有第二种。”坂本龙一做出了决定:“这张更适合音乐,看起来很像是音符的故障,并且植物的排列组合也是按照黑白键,一个对应一个。” “辛苦伱了,我很满意。”他微笑着对陈平生表示感谢。 “没什么,坂本先生。” 专辑封面就这样确定了下来,没有丝毫波澜和曲折,陈平生觉得和坂本龙一合作真的很顺畅。 相比于专业,他要求的更多是感觉。 而陈平生更擅长的,也是感觉。 两个人很容易就能在拍摄风格上达成一致,这无疑是最好的合作者。 而在夏威夷呆了两天后,三个人又去了纽约。 依然是在坂本龙一的家中,只不过这次他们拍摄的不是专辑,而是写真。 确切的说,是一台钢琴的写真。 “给钢琴拍照,我还是第一次。”在暖黄色遍布的房间里,陈平生看着坐在钢琴前的坂本龙一。 “这不是一架普通的钢琴。”坂本龙一回答道,接着他开始给陈平生讲述这里面的故事。 “其实这架钢琴经历过很多,说起来有种……啊啊啊……心痛的不得了的感觉。”坂本龙一用手揪着自己的衣领纽扣,模仿着心痛的表情:“它经历过海啸,已经没有了钢琴的音质,也很难弹奏了。” “不行了,这个已经用不了了,这是一架死去的钢琴。这是很多人对它的评价。” 坂本龙一停顿了一会,接着说道:“逝去的,溺水而亡,我的感受就是一具钢琴的尸体。” 他笑了笑,又开口道:“但现在重新听那个声音,又觉得有动人之处。” “也许是因为我自己也得过病吧,可能是。” 他的眼神里似乎有回忆的光泽在流转着。 陈平生和黄蓼都安静的坐在对面,听着他一点点讲述对于钢琴的看法:“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第一次能制作这种乐器。” 他抚摸着钢琴:“这些琴弦全部组合起来,更是增添了许多的力量。” “把本来就存在于自然中的物质,以人类工业的技术,或者说是以文明的力量,将之转化为器物。” “自然中的这些物质,挣扎着拼命想要回到最原始的状态。” 他把手举起来,模仿着海浪的动作:“海啸在一瞬间哗的一声冲了过来,让这架钢琴回到了自然意识的状态。” “我现在听到了大自然的声音,认为这架被大自然调音过后的海啸钢琴,它发出的音色十分美丽。” “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陈平生点头赞同着坂本龙一的想法,这是创作者之间的心有灵犀。 对于艺术家而言,无论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作用。 哪怕是被海啸浸泡过的,无法弹出正常音色的钢琴,也有着其独特的美感。 而在坂本龙一看来,这架钢琴就是向自然回归中的艺术品,这非常符合他的音乐理念。 因此陈平生在拍摄它时,也并没有采用太过于独特的构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