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老师,您家有夹子吗?”陈平生觉得多说无益,把照片展示出来,李教授自然能明白。 “有,你是要夹照片对吧。我给你找找。”李教授没有过多问话,她直接起身去了杂物间。 “平生,里面还有一个画架,伱来搬一下吧。”忽然,杂物间里传来了李教授的声音。 “好嘞。”陈平生二话没说帮李教授把画架搬了出来,然后拆开了自己携带的那卷东西。 那是一张48寸的照片。 看到这个尺寸,李教授明显表情一愣。 “教授,这是我给窑村拍的肖像。”陈平生站立一侧,等待着李教授的鉴赏。 李教授没有走得很近,不同尺寸的照片有着不同的观看距离, 她站在三步外,重新把眼镜带上,仔细的盯着这张李阿平的照片。 陈平生没有说话,没有去讲解这张照片,室内一下子陷入了静谧的氛围。 他不会对自己的照片发表什么评论,因为艺术创作者本人的主观表达,在照片发布出去后,便没了意义。 只要观看者能从照片里感受到摄影师的目的,就足够了。 很多艺术作品,乃至很多电影,也是如此。观众如果从作品里体会不到主创人员的意图和理念,那说明其本身是有问题的,可许多人往往认为这是观看者水平不够。 行业不行,全怪观众,这是极为傲慢的做法。 拿森山大道的照片作为例子,观看者可能完全不了解rb历史,也不清楚具体情况,他看到这张照片只会觉得乱、冲突、矛盾。可这不正是森山大道的拍摄目的吗? 他想体现的就是冲突与矛盾,观众通过照片也能看到这一点。至于能不能完全理解,喜不喜欢,这要看观众自身的审美水平和喜好。 而如果连基本的创作表达观众都无法看出,这难道说明观众水平不行? 创作者的水平才是真的不行。 不过这种情况现如今简直比比皆是,部分观众已经被pua成功了,认为自己看不出创作表达就是自己的问题。 而李教授明显不是一般的观看者,无论是几十年的教导经验还是对于摄影的敏感度,都让她察觉到了这张照片背后的含义。 看了几分钟,李教授突然问道:“这应该是一个系列吧。” “是的,有5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