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宝钗笑说:“真真是膏粱纨绔之谈(富家公子小姐说的话),原连这个都不知道。就算不知道,也是看书,难道没看过朱夫子的《不自弃文》?”朱熹写过《不自弃文》,里边说顽石、粪便、草灰都是值钱的,不应该自己把它扔了。 探春说:“当然看过,那不过是一种虚浮比喻。”是的,像朱熹这么顽固不化的人,写这个什么东西值钱,当然是太俗不雅了,他说这个,是比喻微贱穷苦士人,也是有点儿用的,皇上不要把他们扔了。还是招到朝里来,当宝贝养着吧。是比喻人才的。 宝钗说:“朱子说的都是虚浮比喻吗,那句句也是实际啊。你才办了两天事,把朱子都看得虚浮了,以后还不连孔子也看虚了!” 探春说:“你这样一个通人,竟没看见子书?从前《姬子》有云: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 宝钗笑说:“下面一句呢?” 探春笑说:‘如今只断章取义,念出下面一句,我自己骂我自己不成?” 俩人就这样在这儿探讨起学问来了,旁边俩人就干傻听着,李纨说:“你们两个,叫了人家来,不说正经事儿,在这儿对讲学问。” 宝钗说:“学问也是对的。在这小事儿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儿也就高级了(属于吃饱了撑的)。不拿学问提着,就流入于市俗里去了。”固然有点儿道理,但按这么说,中国经书又多,养成了这个习惯,即使干大坏大奸事,也可以从经书中找点句子给自己寻理由。拿学问提着,不市俗了,但又陷于伪。 三人固然也是取笑说玩,说笑了一回,就继续谈正经事。探春说:“咱们这园子,这样算来,就能有四百两的利息。但是也像赖大家似的包出去(包给外人),生银子,也是小器,不像是咱们这样人家该干的事。但园子里这许多值钱之物,白搭着,也是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之中,挑出几个老实本分知道园圃之事的,派她们照顾料理,也不必非得像包给外人似的事先说好交多少利息利润,只是最后一年下来让她们孝敬些东西就可以了。这样,一则园子里的东西有人修理照顾,花木自然一年比一年长的好(承包的人修剪);二则她们可以借此生发得些收入,不枉辛苦一场;三则省了花匠打草这些人等的工资;四则年底我们也得些孝敬的钱物。” 宝钗正在地下站着看壁上的字画(暗写她不很在意这些钻钱算帐的事儿,是雅),探春说一则好处,她就点一下头,说完,就笑说:“善哉,三年之内无饥馑矣!”李纨也笑说:“这主意好。”平儿说:“这事就得姑娘说出来。我们奶奶虽有此心,也不好出口。现在姑娘们在园子里住着,她不说多添些玩意儿去陪衬她们玩儿,反叫人监管修理,图省钱,这话怎么能说出口。” 宝钗就忙走过来,摸着平儿的脸笑说:“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舌头是什么做的。从早起到现在,总是三姑娘想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她必有一个不可办的理由。这会儿又说因为是姑娘住的园子,不好抠缩图省钱,你这真是好嘴啊。” 那平儿自是忠诚凤姐惯了,免不掉总要维护凤姐,你不让她说这个,她列席也没什么可说了。 既然这个主意没什么不好的,探春就和李纨传婆子们进来开会,把这意思说了,众人见听,无不愿意,这个说:“那一片竹子交给我管,一年工夫,就能多长出一片,就能多交些笋给园子里吃,还可交些钱粮(譬如卖竹子卖笋的钱)。”那个说:“那一片稻田交给我,一年这些玩儿的鸟雀的粮食就不用再花钱从外边买了,我还可以交钱粮(买粮食的钱)。” 众婆子表完民意,探春就叫她们出去等着。这里探春又问宝钗:“你觉得怎么?”宝钗说:“一般人做事都是虎头蛇尾,听她们这么说的好听,但没有好处,她们也是坚持不下来。”探春点头称是。于是探春拿出册子,选了三个人,指给大家看。她三人一起商量,平儿取笔记录,三人说:“这个老祝妈是妥当的,又家里世代弄竹子,就把所有的竹子都交给她。这个老田妈本来是种地的,稻香村一带的蔬菜稻子就给了她培植侍弄去。” 李纨说:“蘅芜院这里也有好东西啊,那些香草香料,现在外面香铺里都在大卖,蘅芜院这里最多,算起来出利息倒是最大的。还有怡红院,一年玫瑰花,还有蔷薇、月季各种花,长着多少?也是值钱的啊,就是花干了,卖到茶叶铺去,也值几个钱。” 探春说:“只是不知谁懂得侍弄花草。” 平儿笑说:“宝姑娘的丫鬟金莺她妈就会弄这个,倒叫她去。”宝钗说:“这个断断使不得,你们这里这些婆子老妈,都还没轮到,我偏弄出个人来,倒叫那起人把我也小看了。我觉得还是让茗烟的娘去吧。她和金莺的妈关系极好,她弄着不懂了,愿意去问金莺的娘就去问金莺的娘,谁也管不着。就是她干脆不管了,都交给金莺妈去管,那也是她们的私情儿,有人说闲话,也怨不到咱们身上。”这意思是,茗烟的妈挂着,让大家没话说,实际转包给金莺的妈也可以。呵呵,看来干部子女找个托出去投资房地产做生意,这主意,早就有人想出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