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至尊星辰天河东(四十)-《潮水潮》


    第(3/3)页

    贵州西部多为干旱贫瘠,条件艰苦经济落后的山区,虽有河流湖泊分布穿插,绝大多数地面,缺少森林覆盖裸露在炙热的阳光下,白云悠悠,山风劲吹,干涸的地面顽石荒草对天而歌,人民贫苦,工农业发展非常滞后,民间以贵阳为中心向西辐射,按经济条件有这样一条顺口溜:修开息、黔大毕、威宁纳雍赫章——“三县缺年粮,三县看山花,威宁毕节苦荞粑”是对其自古以来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

    红林厂建设在黔西林泉红林彝族苗族地区,这里本是荒山野岭没有名字,因红林机械厂来此建设后,以人们口头称呼定名,黔西,人口稀少以农业为主,地处贵州中部偏西,乌江上游鸭池河北岸,大三线建设以前,这里大型工业以及精密生产技术为零。

    黔西,全地区除开一般农业作物以外,多有烟草、油桐、生漆、茶叶等经济作物,并产桔梗、竹荪、天门冬、天麻等药材,黔西马匹,短小精悍有山岗轻舟之说,最初被北方来人笑笑着不屑一顾,后来方知此马虽则身材矮小,北方大汉偏腿可骑,其实体质强壮,翻越高山峻岭终日不疲。

    黔西与修文直线距离不远,自古乌江鸭池河难以逾越,必须绕道贵阳、清镇321国道,如此路途变得很是遥远。

    十多年变化,黔西境内,原始荒凉的群山中,稀如星辰的民居炊烟渐浓,翻山越岭的高压电网以及通讯线路,计划生育宣传条幅和字迹严谨的村民公约、传染病预防,宣告使用自己语言的苗族,彝族同胞,传统风俗已经融入现代文明,现代科技、先进生产力渐为所用,黔西到贵阳321国道有了很大改观,黑黝黝的柏油路一通到底,再也不是席英奇刚刚来此的刀耕火种时代。

    选择一个周末星期六,一大早唐世科、曹步清两家人一道,要了厂里卫生车欣然直奔143红林厂。

    路上,唐世科和曹步清不停交谈笑声连连,两人为很快能见到老战友、老乡兴致勃勃,卫生车飞速前进开得很快,看看速度表,最慢处指针没有下过四十公里。

    翔儿和曹步清小女儿软软地倒在黄金萍身旁,少年人坐车习惯睡觉。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