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四十四章 芦叶坊-《大汉封侯》


    第(2/3)页

    “这芦叶坊,确实是取自荀公子适才所说的典故。。”吕准点头回道,“这店主人家取这个名字,也是寓意南来北往的客商,都要来此楼中饮几杯酒,之后出入边,才无遗憾。”

    昭听了吕准的话,只是轻应了一声,微微点头,心想这样的寓意。未免口气也太大了些。

    “呵呵,荀公子有所不知。”吕准既然身为雁门都尉,也并非是没有智谋的人,看得出荀昭对这个名字有几分好奇。

    “这芦叶坊,和长安城里的酒肆虽然比不上,可是在雁门一地,也算是有些特sè了。”

    “雁门郡地处边境,yin馆城更是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之处,北方诸地之中,算得上是第一。”

    吕准所说的,并没有错。如今的大汉,尚且没有打通前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无论是草原还是西域的货物,大多都要经过匈奴人的地盘转折。

    而雁门以北,正对着的是匈奴单于王庭所在,所以近半的货物,也是在yin馆和马邑一线来往。之所以走这条线路,是因为从这里入汉境,向西南直走,便可以抵达汉都长安。

    如此一来,雁门郡的治所yin馆,就不仅仅是边关重镇,更是商贸云集之处。市集就算比不上长安的东西二市。可是比起河东安邑的盐市来,也差不了多少。

    “这芦叶坊虽然在雁门以外名声不显,可是最大的特sè便是酒的种类极多。”吕准继续说解给荀昭听,“况且比起长安来,此处的价钱也更为低廉,常人都吃得起。无论是关中的秦酒,或者是河东的赵酒,甚至就连西域来的葡萄酒,也有得卖。”

    “原来如此,倒是荀昭粗浅了。”听了吕准这么一番话,荀昭才明白了过来。

    想来正因为yin馆城南来北往的客商多。所以各种酒的种类也多。这酒楼的主人家看准了这点,便专门用心收集各地的酒类。如此一来,无论是哪里来的商人,在这里都能找到最对自己胃口的酒品。

    久而久之,做出了些名气,酒品的种类愈加的多,慕名前来的客商也就越来越多了。

    “原来是吕都尉。”荀昭和吕准两人还在门边说着话,正在门里忙碌的店主已经是看到了。

    连忙把手上的活计交给身边的仆工,自己亲自跑出来迎接。

    吕准和这里的店主看起来也熟,微微笑了几下点头致意。

    店主在yin馆城里开店已经有不少年头,早就炼成了人精。不需要吕准多说,也知道既然能让吕准单独亲自陪着来的,来头定然不小。

    把两人领上二楼,安排了一处离楼梯远些的坐席,再先奉上一壶店里自酿的甘醴,亲自在一边伺候着。

    “荀公子这回想饮哪一种酒?”坐定之后,吕准朝着荀昭问道。

    “都有哪些?”荀昭对于酒这东西,并没有什么太多的研究,从前所饮的,也大多是河东的汾酒,所以要问一问。

    “回荀公子的话。”店主略屈身答话道,“在下店中的酒,虽然未必是什么精酿,却也有上百种之多,一一数来颇费工夫。荀公子不妨先,只要小店里藏有的,就拿出来,若有兴致,也可以多品尝几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