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二十七章 驱蚁噬象-《大汉封侯》
            
            
            
                
    第(2/3)页
    窦婴暂且没有说话,而是向左右看了几眼,又转过身来直直的看着
    。
    “退下。”卫绾立匆会意,挥了挥手,让左右的家仆全都退了下去。
    “余近些日子来,曾是在长乐宫里听太医令钟丰艺说起,皇上的病情恐怕并不令人乐观。”虽然左右已是无人,但是寰婴的声音仍然放得极低。
    其实窦婴所说的,也并不算什么秘密,但是私议皇上病情,毕竟不是什么正大光明的事情。而按照寰婴所说,是在太后所居的长乐宫里听来的,太后打探皇上病情,自然是理所当然,就算传了出去,也无法怪罪到任何人的身上。
    “若是圣体安康,条侯也未必会有此劫。”卫绾心里也是洞若观火。
    当年周勃平诸吕时,就曾经用过那样东西,所以那东西十有**还在周氏手中。可是这么多年来,皇上仍是对周亚夫多有器重,可见皇上自信还能拿捏得住。
    三人的面色上边,顿时间都现出一丝凝重。可想而知,如果太医令钟丰艺所说的是真的,那么偌大一个大汉朝,只怕很快就要迎来一阵暴风骤雨的洗礼,整个朝局,也会有极大的变动。
    “周亚夫不放心皇上,难道就能放心太子?”虽然并不否认窦婴。可是卫绾仍是有些不置可否。
    “那也得看是由什么人去说。”寰婴不紧不慢的继续说道,“此人不但要口才出众,能说得通条侯,还须得在皇上和太子心里都有不小小的分量。”
    “那除非是太后或者皇后。”田蛤也是笑道,“若再说其他,长公尖和平阳公主等
    “难道武安侯不也是其中之一。”卫绾听了田蛤的话,跟着笑着说了一句。
    “田蛤口拙,不堪大任。”田蛤连连摆手。
    田蛤和周亚夫的交情并不深,当年周亚夫与临江王刘荣走得又近,两人之间至今无法释怀。虽然田蛤知道如果周亚夫能投靠太子,对太子的地位和声望都极有益处,可是一来周亚夫向来气盛,田蛤自认做不来。二也是不愿意去做。
    “这长安城中,最合适的只怕还是承相大人。”田蛤想了片刻,还是把目光转回到了卫绾身上。
    卫绾曾经是皇上亲点的太子太傅,无论是皇上还是太子都是倚重,在朝野中声望也是极高。
    “建陵侯如今身为承相,未必不会引人猜忌。”窦婴只是摇头。
    如果卫绾不是承相,那么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是如今堂堂一介。承相,去和周亚夫商议这样的事情,就会引起诸多遐想。
    如果有朝一日,皇上驾崩,卫绾和周亚夫两人足可以联手把持朝政。就算眼下皇上信得过卫绾,也定然不愿意冒这样的险。这样一来,周亚夫不但难逃此劫,只怕就连卫绾也会被拖下了水。
    席间三人,各怀心思,只说了半天,也是毫无结果。
    “皇上和太子能信得过的人,那不如就让那荀昭去试试。”田蛤想了半晌,忽得生出一咋。念头来,“如今太子手下的人,只有文川侯之子张塞,韩王信曾孙韩嫣,此外便就是这荀昭,三人之中,也只有荀昭最受皇上器重,否则也不会曾经想要征召此人入建章营。”
    田酚是皇后的弟弟,太子的舅舅。自然是希望太子刘彻的势力和声望越大越好,就算曾经和周亚夫有过间隙。可是在利益面前,也不是不可化解的矛盾。
    “此子当年既然能说服梁王,兴许也能说得通条侯,倒是不妨一试。”窦婴所想的,和田蛤想的也是一样,“那荀昭虽是太子亲卫,可也是白身,并无官职,不引人注目,即便说通不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让荀昭去试着说服周亚夫,就当是把死马当活马医了。
    说得通,兴许可以救下周亚夫。而周亚夫投靠太子,也可以让太子声势更盛;说不通,也不会对朝局造成任何影响。
    这一手,犹如驱蚁噬象,无论成败,都只会现出在结果上边,其中的过程影响到是微乎其微。
    “既然两个都有此意,那便照此行事好了。”卫绾也思量了一番。觉得未尝不是一个法子,“荀昭此人颇有才量,兴许能出人意料也未可知。”
    刘彻是在十月二十八日回的上林苑。
    离营地尚且有两三里地,已经是可以清晰的听见从远处传来的阵阵呐喊,颇有些声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