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六十六章 于子成名-《大汉封侯》


    第(2/3)页

    “如今那吕季主虽是发文睢阳,要梁王协查袁盎遇刺一案,可依余所看,十有八九是问不出什么究竟,还须得要皇帝陛下另派使臣方可。”许昌挪动身体,继续说道。

    “袁盎遇刺一事,眼下无论是人证还是物证,都可以算是证据确凿,也不知道梁王行事,为何会留下这许多破绽。”

    庄青濯点了点头,对于梁王刘武的行径,似乎也是直感到大惑不解。

    “遣使睢阳,若是逼急了,兴许会逼反了梁王,若是无能,又无法给朝廷和陛下一个交代。”许昌立刻顺着庄青濯的话说了下去,“使臣的选派,便是尤其为重。”

    “不错。”庄青濯又是点了点头,“此人须得熟知轻重缓急,如今朝内,这般人物并不多见。”

    “可眼下岂不正有一人。”许昌轻笑了几声,竖起一根手指头来。

    “你是说……他?”庄青濯心里一惊,几乎要喊出声来。

    “不可,不可。”庄青濯连连摆手,“此子毕竟年纪太小,若有个万一,柏至侯又何其忍心。”

    做天子使臣前往睢阳,虽是看似风光,其实却是暗藏风险,其中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若是一个不小心,兴许会把性命也丢在那里。庄青濯虽是自认和荀昭不属同门,但是也禁不住生起几分爱贤之心。

    “富贵险中求,此子既是聪慧,这个道理又岂是不懂。”许昌也不去看庄青濯的脸色,“至于年纪,当年甘罗可十二为相,就也让此子试上一回又如何。”

    “就算是你去说,此等大事,皇上又如何肯?”庄青濯见许昌如此固执,颇有些不悦。

    “皇上虽是未必会肯,可是太后却也未必不肯。”许昌既然决心已定,也不想去管庄青濯再说什么。

    荀昭虽是聪慧,可按照常理看,毕竟仍是只有十一岁。既然年幼,无论如何也要比派一个老辣的使臣去的更容易被迷惑。

    眼下情局微妙,在其中最为为难的,其实却是窦太后。无论是长安的,还是睢阳的,都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所以对窦太后来说,查不出结果,才是最好的结果。

    所以与其是派一位老臣去,不如是派一个稚嫩的小子去。

    “这……”庄青濯轻叹一声,拂袖而起。

    长安,官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