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故人-《蒸汽偃师》
第(2/3)页
“这里是临海县。在帝国最东边,靠着大海,是个很美的地方。过几日姑娘恢复过来,我陪你去转一转。”这位善解人意的侍女态度给她解释的时候,态度又诚恳,又温柔,简直将余墨痕当做了自己的亲朋,“我家公子姓卫。”
“卫?”余墨痕皱着眉头想了半天,她那已经给种种惨痛的经历折磨成一团浆糊的脑子里,总算浮现出一个已经很遥远的名字,“卫临远?”
“是。”那侍女又扶着余墨痕慢慢躺下,道,“余姑娘若是觉得乏了,不妨再休息一会儿。等晚上公子爷回来,您到时如果觉得好些,便一起用些晚膳吧。”
余墨痕很快见到了卫临远。
她的身子还是虚弱得很。两个侍女费了半天工夫,才把她搀扶到了外间。
卫临远就坐在一桌清粥小菜后面。
几个月不见,卫小少爷变成了卫大少爷,衣着打扮都往富贵的方向奔出了老远,败家子的气质越发地收不住了。
可是他从前那一身少年人特有的懒散悠闲,也已经在不算长的时光里,被陡然增加的阅历给洗得很薄了。
突然长大了的卫少爷一看见余墨痕,那张一向有点损的嘴立刻便闲不住了,啧啧称奇道,“你怎么总有本事把自己弄得这么惨?”
“说来话长。”余墨痕靠着墙边慢慢坐下,道,“是你救我?”
“是你命大。”卫临远叹道,“真是绝了。我难得去江边督办一次货,居然看见江山船里冒出了讲武堂的信号,这可真是世间少有的奇观。”
“信号烟是我放的。”事已至此,余墨痕觉得已经没有必要跟卫临远解释那支信号烟的来源,便不动声色地将此事按了过去。她只是困惑地看着卫临远,问道,“江山船是什么?”这是那艘巨船的名字?余墨痕觉得有点熟悉。
“哈哈,原来还有小余助教不知道的事情。”卫临远喊了一声那许久以前的称呼,也勾起了余墨痕许多还算美好的记忆。
两个人相视一笑。
“你呀,久居山中,不知道这些事,也属正常。”卫临远解释道,“江山船其实是一种通称。这类船只什么样的形制都有,但通通只能在嘉沅江中来回,船上主人大多操些见不得人的事业,反正真正当家的人全都不能上岸,岸上的官府也管不着他们。”
卫临远这么一说,余墨痕总算想起了之前在哪儿听过这个名字。
她在讲经院读书的时候学过一点大齐帝国的历史,听说过此事。
据说大齐帝国开国的时候,有叛臣联合前朝皇族造反,结果自然是以失败告终。而且,参与那次叛乱的弋氏、柴氏、秋氏、原氏等九个大家族,还被贬逐到了当时帝国疆域最南端的嘉沅江上,只要还在大齐帝国治下,就世世代代永为贱民,永远不得上岸。
从前也都是王权富贵之家,最后却落得了这么个下场。
余墨痕沉默一会儿,道,“那船上有个女鬼说要把我卖到花楼去。”
卫临远听她说到“女鬼”二字,还以为她在开玩笑,笑了好一会儿,才道,“这正是江山船最赚钱的活计,有点姿色的就留在船上调教了,收拾好了就能艳妆对客;差一等的呢,那就只好卖到陆地上来。”他这么说着,就又是同情、又是好笑地看了一眼余墨痕。
余墨痕听了这些事,只觉得浑身不舒服,脱口便道,“光天化日之下,就这么贩卖人口?”
卫临远无奈道,“你不知道,临海县这地方虽然富庶,却是天高皇帝远的,官府都难管;三教九流,什么样的行业都能活下来。不过,若非如此,我舅父也不会派我到这里来锻炼行商的本事了。”
余墨痕不说话了。
这世上的人,本就各有各的活法。只是有些人靠着自己的双手过活,有些人却踩着累累的白骨谋生。
“所以我才特别好奇,”卫临远扶着额头笑道,“还以为是哪个军官跑到江山船上寻欢作乐,在温柔乡里丢了脑子,要逗船上的窑姐儿开心,竟然敢把信号烟当烟花放。没成想,居然紧跟着就飞了个大活人出来,赶紧派了个水手去捞——一捞上来才发现原来是熟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