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原来自己胸中所学到的学问,在这危难之际,还能安抚人心稳定情绪?大家看着元召,他身上的青衫布满了尘土和烟火熏燎的痕迹,甚至有些血迹隐约可见。不过语气依然坚定,让人听到他说的话,就会感觉心底很踏实。 眼中燃起光芒的书生们去分头行动了。年轻的志向无穷大,有许多胸怀苍生的信念,其实就是从这个雨夜开始的。 朱雀大街中央的那座大帐篷里,进进出出来请示一些事情的人络绎不绝,有差事的年轻官员们脚步都很轻,交代完毕需要去做的事,临走时,都没忘了抬头去看一眼那位继续与下一位交谈的年轻侯爷,眼中是钦佩与崇敬。 元召坐在那里,解下了所穿的青袍,有太医院的医官正在给他小心的剪去已经被血痂粘住的衣衫。早些时候他为了救人,硬扛住了从高处砸下来的木石,虽然依仗胸中蓬勃的气机流转没有什么大碍,但背上终究是受了伤。 “其实自从与你相识,一见如故,结成忘年之交以来,佩服你心中学识的广博犹在其次,老夫最看重的,反而是你这种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之意。老夫阅历既久,识人也算深的了,冷眼观察之下可以看得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本心,甚至在一些事情上,哪怕舍命去为之,也不自惜。这一点,尤其难能可贵啊!” 从心底由衷说出这番话的董仲舒,脸上流露出悲天悯人的神色。他平静的看着医官替元召清理好伤口后,敷上药物,用干净的白麻布细心地包扎起来。然后那年轻人似乎是不以为意的挥了挥胳膊,见包扎之处没有什么妨碍,他呵呵笑了几声。 “呵呵!老董,你知道吗?我最看重你的,就是能把浅显的事说出深奥的道理来!不服你都不行呢!嘿嘿。” 董仲舒淡淡一笑,他知道元召故作轻松的开玩笑,是不想让他有什么感慨。只不过,他越是这样当做寻常,反而越让人佩服他的胸襟。 “元召!你好好听着,以后行事绝对不能如此鲁莽。你的身上,寄托了很多人的期望,如果真的为了救我汲黯这条老朽之命而有什么三长两短,那我就万死莫赎了!这其中的重量孰轻孰重,难道你分不清吗!你记着,这绝不是我和你说的客套话,而是让你以后牢牢记住的教训,听到没有?” 汲黯的脸色很难看,这既是因为自身的伤病疲乏,更是因为他要好好的让元召知道他自己最应该干的是什么。 “放心吧!老汲,如果以后再遇到有不可为之事,我必定会在保护好自身的前提下,再去为之!” 元召认真的对汲黯点了点头,表示记住了他的话。不管是汲黯,郑当时,还是主父偃、董仲舒,这几个人心中对他有怎样的寄托和重望,他其实都明白。 “好了,汲大人,你就不要再板着那张脸啦。幸亏元侯及时到来,不仅救下来你的命,更是迅速理清了这混乱不堪的局面。这么短的时间内,到处已经井井有条安定下来,如此手段,郑某自叹不如哇!呵呵!” 太中大夫郑当时由衷的赞叹了一句。元召的成长,他都看在眼里。几年以来,早已经算得上是功勋卓著的元召,并没有为了谋取什么私利而走进朝堂。然而在这危难之际,他却挺身而出,毅然而然地担负起了自己的责任。 谁也未曾想到,大汉尚书令这个职务的拥有者,会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正式开始执掌权柄! 午后的地震,对长乐塬上的各处设施造成的损害并不算太严重。这主要得益于所有的低矮建筑物都分布在平阔的地带。元召急匆匆四处巡视一遍后,放下心来。然后召集起赵远、崔弘等人,让他们带领着大家先不要急着清理,去往安全地带,做好善后措施。等到明日之后,一切稳定下来再说。 安排好一切的元召,并没有耽搁工夫。他命令把那几艘在船坞中停靠的大船马上下水,领着人把有可能用到的所有物资装载上去,顺水而下,很快就来到了长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