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矿山建设-《金珠传说》
第(2/3)页
他抄起地图,比划了起来。唐门留下来的道路,已经修通了,是县里修的,给投资商的福利。
当然,这个投资商是原来的唐门,不是现在的桃花仙。
现在这片矿山,被桃花仙公司接手了,但道路也只通了一座矿山。
还有四座矿山,在更远一点的山里,包括唐门留下来的两座,以及李东文自己勘探出来的两座。
李东文用笔在地图上划着,要打通这四座矿山,至少还要修上百里的道路。
嗯,这里如果倒一下山,顺便把这条沟填平了,就少了很多弯路。
嗯,现在还不能动,山上都是干活的人,等忙完这段日子,再动手,李东文打着如意算盘。
各个乡也在打着如意算盘。
承包了桃园植树的,乡里在山脚下搭建了临时工棚,建了临时厨房,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实现了真正的大锅饭。
早餐和晚餐都在工棚吃,午餐是干粮,早上就做好了,干活的人,自己带上山去。基本上市每个村都有搭建了自己村的厨房。
乡里给出的伙食标准,并不是按人头来的,而是按工作量来算的,栽一棵树一块钱。
桃树苗由乡里统一运输到山脚下,再分配到各个村。
各个村负责扛上山,然后挖坑植树。
乡里属于大包商,分包给各个村,当然要赚钱。
栽一棵树,有的乡截留了两块钱,有的乡截留了三块钱。
这样算下来,每个乡里的提留,就达到了二三十万,甚至四五十万。
分包商也是要赚钱的,他们不能赚的太狠,每棵树提留两三块钱的样子,当然是有支出去向的,比如搭建工棚,提供一日三餐,柴油机抽水等等。
如此下来,到了农户手里的,就变成了植一棵树十来块钱的样子。
平均每人每天栽十树还是比较轻松的,辛苦一点,栽十五棵树也是有可能的。
最费时费力气的不是挖坑,而是把树背上山。
当然,浇水也是个大问题。
每个乡都准备了几台水泵,从山谷的小溪里抽水上山。
由于山太高,水最多只能抽到半山腰,再往上,就要靠人工担水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