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倒是可以走王莽的路子。”李世民斟酌许久,拿出了他觉得最合适的路线。 武则天点头补充:“应当先联合太子,扶持太子上位,而后插手朝政,培养威信,徐徐待之。” 公主比起皇子虽说名正言顺上差了一些,可按照大唐如今的情形来看却未必是坏事。名正言顺的那些皇子都被李隆基困在十王宅中,连结党营私的机会都没有,还比不上公主,起码公主还能离开公主府四处走动。 李显李旦敢怒不敢言,只能气鼓鼓往自己曾祖李渊那边靠了靠,三人互相看了看,不由生出同病相怜之感。 “不对,应当先找机会去边关立下军功,几场胜仗就能名满天下。”李世民偏向更快的方法。 都是培养名望,李世民和武则天有不同的看法。 “你不看看你那个曾孙多能活,能吃能喝还能享乐,朕看他再活十年没问题,到时候他能容下有军功的女儿吗?”武则天讥讽。 李世民不客气道:“兵强马壮者为天子,只要拳头够大,父皇容不下又能怎样?朕当年咳咳。” 李世民刚想摆出自己的例子,袖子就被长孙皇后拽住了,想起自己老父亲还在这,掩饰般咳嗽了两声。 “咱们接着往下看吧。”长孙皇后对武则天温柔笑笑,武则天也悻悻停住了话头。 李世民和武则天脾气一个比一个硬,好在长孙皇后给李世民顺了这么多年毛已经有了经验,深谙倔驴就要顺毛摸,一只倔驴也是顺,两只倔驴也是顺,在她的调解下李世民和武则天起码没打起来众人又安静看光幕。 看到太子李亨毫不犹豫舍弃发妻,众人表情已经没什么变化了。 主要是从武令慧这儿已经听说了新太子李亨是个什么货色,有了心理准备。 反正看到现在,众人也已经知道下一任帝王会是李长安了,李亨注定是炮灰,没什么好在意的。 只有长孙皇后叹息一声,感慨了几句凉薄。她兄长长孙无忌跟随陛下出生入死,其中也不乏她和陛下夫妻情深的缘故。天家夫妻之间,纵然抛却共患难的感情,那也是有着割不断的利益联系,一出事就推盟友出去顶锅,这样的主君谁敢跟随呢。 看着和政郡主救母,武则天夸赞了一句“好玄孙女”,看着李明锦眼神满是欣赏。 “词条改变了!”李治指着忽然浮现在李明锦身边的词条道。 先前李明锦头顶的词条是【李明锦:和政郡主,太子李亨之女,寿安公主侄女】 如今却变成了【李明锦:和政郡主,寿安公主侄女,寿安公主之臣,宰相之才】 “阵营改变了。”上官婉儿笑吟吟看着那个“宰相之才”词条,眸中满是惊喜。 日后地府就不只有她一个女相了。 李世民吐槽:“这个太子这是专门给长安送人才啊。” 想一想还有比他儿子做事更笨的太子,李世民忽然觉得自家大儿子造他的反似乎也没有那么愚蠢了。起码承乾还能从他手里拉拢到臣子,不像这个李亨,把女儿这种天生自己阵营的人才都往外推。 光幕上时间流逝飞快,李长安正在向一个气质稳重温和的中年将领请教兵法。 “看来朕的好玄孙同朕不谋而合。”李世民笑道。 勤练弓马,修习兵法,如今还特意来向镇守边关的大将讨教,李长安的心思已经昭然若揭。 要在马上搏功名! 光幕上也浮现了一行注释。 【王忠嗣:忠良之后,四镇节度使,李隆基义子,铁杆皇党】 昨日开头时候那一段盛世景象中也有王忠嗣带兵打仗的片段,对这个李隆基亲手养大,有卫霍之才的将军众人并不陌生,李世民甚至还称赞他为“小李靖”。@只是“四镇节度使?”李世民和平阳昭公主眉毛齐齐蹙了起来,二人本身就是名将,对军中事务再清楚不过。 上次王忠嗣出现在光幕中时候只是二镇节度使。 平阳昭公主蹙眉:“一人掌握大唐半数兵马,太过了。世民,如今大唐的节度使可是等同咱们那时候的都督?” 唐初沿袭北周和隋朝的旧制,李世民在继位之前就曾担任蒲州都督虽然那只是李世民一串官职中不起眼的一个。 都督主管军事,边关设有都督府防备外敌和对外扩张,只是贞观之后开始逐年削减,到了高宗时候都督已经名存实亡,没有军权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