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陈平生坐在后排,前面是黄蓼在开车,所以他能够随时回应采访。 他看了看外面,又看向宋清道:“你不觉得有一种美丽与痛苦并存的感觉吗?” “美丽与痛苦并存?” “对,虽然这些垃圾是人类赋予地球的伤痛和疤痕,但这些东西本身是具有一定美感的,也许是秩序,也许是宏大;当数量堆积到一定程度,那它本身就具有了艺术感。” “当观众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他们会从心里对这种美感产生反应,但越美,越危险。” 宋清懵懂道:“伱是故意展现这种美感的?” “当然,这些伤疤越美丽,越壮观,所有人才会越发意识到我们究竟给地球带来了什么。” 陈平生第一次如此直白的讨论自己的创作理念,但这和作品有关。 这部作品的内核是非常浅显的,只需要看几眼就知道摄影师在表达什么。并且其本身也是一种公益题材,因此不需要隐瞒,说出来让大家了解到,也有利于作品的传播。 事实上,虽然陈平生在拍摄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在面对这茫茫多的垃圾时,还是忍不住惊叹和惶恐。 这是微小人类在面对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外的事情,心底所涌现出大量无力感的惊恐。 不过科技改变生活,它也将改变人类处理垃圾的方式,虽然这是个艰巨的工程,可这并不意味着无法完成。 陈平生所做的,也不过是让更多人了解,并给未来留下一些照片纪念。 当他们抵达金属垃圾处理厂时,时间已经是下午。 这里紧挨着一片绿色的丛林,放眼望去,有大量青色、棕色、红色的金属碎片静静地躺在路边,等待着处理。 它们垒成了一座座小山,整体看过去仿佛是一只地龙或一只金属骆驼,正陷入沉睡,等待着唤醒。 陈平生继续飞无人机,把绿色的植被和金属垃圾框在同一个画面内,并用一条土路隔绝开了两者,形成了一种对比。 “咔嚓。” 虽然无法听到快门声,但陈平生看着屏幕上的提示,知道又有一张照片被拍摄完成。 而就在他飞回无人机的时候,宋清又问道:“这部作品会去哪些国家拍摄?” “这部作品会在国内、美国、西班牙、印度、霓虹等国家进行拍摄。” “确实有很多国家,都是拍摄垃圾处理场吗?” 陈平生摇摇头:“并不是,还有很多其他的画面需要拍摄,比如油田,比如矿井。” 很快,他们就结束了当天的照片拍摄,但纪录片的拍摄却没有结束。 宋清一直带着摄影师,不断拍摄着陈平生的生活日常和工作日常,黄蓼则避开了拍摄,她不打算在这部纪录片里露脸。 陈平生也是第一次被镜头这么跟随,上次录综艺的时候,因为镜头隐藏的很好,所以压迫感不是很重。 而现在正式拍摄纪录片,就显得更拘谨一些。 但这拘谨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消减,等他们从魔都拍摄完宝钢的照片后,陈平生已经彻底习惯了摄影机的存在。 “这张照片看起来真的很有秩序的美感。” 宋清站在房间里的展板旁,上面都是陈平生调色完洗出来的照片,这是陈平生最近才开始使用的工作方法。 即把拍摄好的照片调色完成后打印出来,挨个贴在展板上,然后根据肉眼观感来挑选合适的照片制成影集。 这样能更好的确定风格,也更有利于给出版社参考。毕竟再好的屏幕,和肉眼也有一定的差距。 但说到底,其实是陈平生现在不缺钱了,可以采用一些看似浪费,实则精益求精的手段,来提高自己作品的观感。 从零到九十,提升显而易见,可从九十到一百,即便费更多的金钱和精力,也未必就能获得肉眼可见的提升。 但这不代表影集只做到九十就够了,因为陈平生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他走到展板旁,摄像机也跟着来到旁边,他伸出手指着那张拍摄于宝钢的照片,说道:“因为这就是人类的工业结晶。” “任何专业到达一定高度时,它肯定是兼具了美学和实用性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