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还许诺过上市后的各种财富分配。 如果这群人能够熬到那一天,不说财务自由,至少一次赚够十多年的工资,买下一套房子,是很有可能的。 高风险高回报,更何况还有不少人是真的愿意卷。 他们没有业余生活,不喜欢做其他的事情,只有加班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在努力生活。 对于这种思路,陈平生和黄蓼都觉得难以置信。 但世界上有千百样不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只是如果让陈平生自己去做,他肯定是不干的。 他怕猝死。 “陈哥,我的签证下来了。”就在这时,黄蓼的手机忽然响起,她查看了一下,高兴道。 “那我们可以去洛杉矶了。” “去洛杉矶是要拍摄什么题材?”黄蓼有些好奇,她还不知道具体的行程安排。 “是跟拍,拍摄一些流浪儿童的日常。”陈平生回答道。 “流浪儿童?”黄蓼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继续忙碌后期。 陈平生见状,忽然问道:“为什么这么坚持当我的助理?” 黄蓼听到这句话突然停下鼠标,看向他道:“因为我觉得你是能理解我作品的人。” 她在大学摄影的这几年,所受到的嘲讽和无视已经足够多了,太多人认为她在拍摄一种无用的东西,没有人觉得她真的是在认真搞艺术摄影。 即便是拿着照片去找老师,找教授,他们在看过后也只会摇摇头,觉得无聊至极。 构图看不出构图,颜色看不出颜色,就连内容也颇为单调。 这怎么会是艺术摄影呢? 这种观念的持续输入,导致黄蓼自己都有些自暴自弃了,认为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什么拍摄天赋。 直到陈平生振聋发聩的声音在礼堂中响起,和富会长的批评形成了截然相反的认知。 那些话打破了黄蓼对于照片的固有印象,让她知道原来自己的想法,是有人能够看出来并认可的。 这无疑给予了她巨大的动力。 因此在大学期间,她仍然坚持自己的拍摄,哪怕依然不被大多数人喜欢。 不过这情况在陈平生得到了格赛大奖后有了很大的转变,因为学校里的人都知道她的作品曾经被其夸赞过。 连带着黄蓼的其他作品,也被人认为是有价值的。 学校甚至觉得黄蓼或许也可以走上和陈平生类似的道路,给予了她不少便利。 这都是眼前这个男人带来的,哪怕他对此丝毫不知情。 所以黄蓼很坚持要当这个助理,不单单是为了报答他曾经的援手,更是为了自己的梦想。 她想把自己的拍摄想法变成真实,成为一名足以比肩陈平生的摄影师。 “所以你才一直关注我,知道这个工作室后,就打来了电话?”陈平生询问道,他的语气平淡,听不出什么情绪。 黄蓼深吸一口气,坦荡道:“嗯,是我打的电话。” 其实陈平生从面试结束后就知道那通电话是谁打的了,他只是没想到,明明已经得到了面试的承诺,黄蓼依然投递了自己的简历应聘。 “如果是在民国时期,你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情报员。”陈平生不无夸奖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