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算一算长江国家博物馆的规定日期也快到了,自己还要进行数字后期,每一刻都不能耽误。 晚上八点,林老板总算忙完了店里的事情,和陈平生把相纸都整理了出来。 接着林老板开始配置各种药液,说到底,胶片冲洗就是化学的艺术。显影液,漂白液,清洗液都有着专门的比例和制作方法。 林老板是老江湖,自然对此驾轻就熟,很快就全部搞定。 之后的冲洗过程,陈平生就在一旁打打下手,并且提出一些建议。 忙碌的时光总是短暂,西郊制片厂每晚二楼的灯光都会在凌晨两点才熄灭,随着天色的反复亮起、暗淡,那些相纸也一个接一个的被冲洗了出来。 6月下旬,陈平生坐在家中沙发,看着这段时间忙碌的成果,觉得一切都值了。 一共42张拍摄长江的照片,每一张的地势都有着差不多的起伏,并且选取的地方,都是人工痕迹稀少的区域。 陈平生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这42张照片里,截取相同的地势地貌和江水,拼凑出一条只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长江。 为此他还特地买了一台4k显示器,方便观察清楚每张照片的区别。 “这几个地方差不多啊,嗯,可以截成一条笔直的河流。然后这几幅,可以做成一条弯曲的河流。”陈平生整理照片的时候,发现了一些类似的地方,这些地貌特征和河流特征可以试着组合一下。 想到就做,陈平生开始用ps做图,为了避免被人看出破绽,他不得不仔细的盯着任何一处微小的细节,然后把它们合理严谨的p在一起。 这一忙活,就是三天。 每天陈平生都会坐在电脑前十二个小时左右,高考完去网吧打游戏都没有这么勤劳,几天照片看下来甚至让他有点头脑发晕。 他不得不歇息了一天,然后去健身房锻炼,又好好的补了个觉。 隔了一天继续调整。 足足五天时间,陈平生才把这一组照片调整好,并选择长江二号作为参展作品。 因为他一共做了七张照片,分别命名为长江一号到长江七号。 而长江二号,是他觉得最适合长江国家博物馆的照片。 这张照片里的长江起起伏伏,左侧是一片辽阔的山脉缩影,右侧则是平整的土地和笔直的河流。里面没有任何人工痕迹,仿佛一切都是自然的早期形态,代表着人们心中无法触及的长江原貌。 你无法在长江的任何一处地方看到类似的景象,但又能感受到这拍摄的就是长江。 这种奇妙的体验,和陈平生追求的不谋而合。 陈平生决定好后,又看了看其他的长江照片。 长江七号是他觉得可以和长江二号并列的照片,里面的长江是完全没有任何起伏的平静河流,没有高山,没有弯曲,完全是幻想中的长江。 整体的构图也横平竖直,非常适合观看。 但陈平生之所以没有选择它也是因为它太直了,已经有些脱离了大众对于长江的想象。 如果说长江二号的观感,会给人描述自然之美,那么长江七号的观感就是超现实的幻想色彩之美。 两者其实没有孰优孰劣,但既然要放在长江国家博物馆里,陈平生觉得还是要与大众认知紧密相连。 搞定了后期之后,陈平生又去了西郊制片厂和林老板商量了一下打印的问题。 这次的照片要印成一张巨幅照片,自然不能找普通的印刷店。 林老板这边也没什么能帮的上忙的地方。 陈平生又想起了非木艺术馆,这种艺术馆肯定和专业搞艺术品印刷厂商有联系,于是他赶快拨通了段易峰的电话。 “陈老师,怎么了?”段易峰最近春风得意马蹄疾,有了《鸦》的帮助,他的地位已经稳稳的又升了一层。 “我想找一下艺术品印刷公司。”陈平生直接说出了自己的需求。 段易峰没有犹豫,直接就给他介绍了自己的合作者,一家名为印意的专门做艺术品印刷的公司。 见长江二号的印刷有了着落,陈平生也放下了心。 —— 6月21日,长江国家博物馆征集小组办公室。 “方姐,今天有什么作品吗?”任风雨正在工位上喝着茶水。 方艺看了看电脑,然后又看了眼自己记录的本子说道:“组长,没有需要沟通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