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过一个电话忽然把他叫停了。 是廖华的。 “平生,你在华南吗?好久没见了,出来喝一杯?” 确实好久未见,前段时间廖华还帮了陈平生几个忙,他现在还记得呢。 “好啊,廖哥,在哪?” —— 市内最大电影院楼下的烧烤店里,陈平生见到了廖华。 烧烤是自助的,烟雾顺着上方的管子不断升腾,把四周营造在热气腾腾的氛围中。 廖华戴着帽子,穿着格子衫,一脸胡须显示他已经很久没刮了。 “快坐,菜单,看看你点点什么。”廖华已经点了几盘肉,正用筷子夹着烤了。 陈平生拿着菜单边看边问道:“最近怎么样啊,廖哥。” “还好,这不是开始点映了吗,得挨个城市跑一跑。” “点映了?”陈平生好奇问道:“名字取好了吗?” 之前廖华和他吐槽了很久,因为他自己是个起名废,所以想要找朋友看看有什么名字好听好记,能引起观众兴趣。 给了许多名字,但陈平生都觉得差点意思。 后来也没有关心过这个事情。 “起好了,还是秦姐给了我个好名字。”廖华用公筷把肉分成两堆,推到陈平生面前。 然后他沾了沾调料,把肉送入嘴中,边嚼着边说道:“叫《踏夜寻踪》,嗯,好吃。” 陈平生点点头,觉得确实可以,比之前什么《盲人寻妻》《雪梅》《寻找亡人》等名字更具体一些,一听就有悬疑感了。 于是他又问道“所以这次目标是多少?” 廖华笑了笑,掰着手指头给他算:“成本,一千三百万。如果算上给院线、投资公司的分红和演员的分红,至少要达到五千万,才有的赚。” “这么低?”陈平生知道最近的票房还不错,已经有几部电影达到十亿以上了。 “我这就是小众艺术片,别说过亿,过五千万我都没有看到过。”廖华叹了口气,在这浮华的娱乐圈,能够坚持拍如此不卖座的电影的导演已经很少了。 尤其是在没有获得足够名头的时候。 如果想要活得滋润,有戏拍,有人投资,至少廖华要获得各大电影节的金奖。 比如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亦或是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 这些老牌电影节历史悠久,论地位不输奥斯卡,只是名头和商业化没有奥斯卡那么厉害罢了。 陈平生了解后,提起一杯酒:“那祝你旗开得胜,接下来能够斩获一座奖杯。” “这部戏没指望了。”这几个月,廖华自然也带着片子去电影节试过了,但很显然没有什么斩获。 “不过下部戏我觉得挺有希望的,怎么样,要不要我给你留个角色?”碰了杯,廖华笑着说道。 “算了,我现在摄影都忙不过来。”陈平生果断拒绝,他没心思在娱乐圈打拼。 “也是,你现在在摄影界也是颇有地位,想找你拍照的人肯定很多吧?” “很多,但我基本都拒绝了。”陈平生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的安排。 从格赛之后,很多人都希望找陈平生给他们拍摄一些照片,或者与企业合作去拍项目。 但陈平生一直提不起什么兴趣,因为这就像一道道枷锁,一旦套上了,就很难摘下来了。 有钱赚固然好,可对他而言,还不是最需要的时候。 他不是个物欲很高的人,若非如此,他也不会一直租房子住。 他很念旧,很喜欢眼前的生活。 这社会就是个染缸,进去了,就很难清白的出来。 陈平生自然没那么洁癖,但如果能在拍摄作品的同时站着把钱赚了,何乐而不为呢? 就像现在一样。 所以他对于自己接下来的规划就是探索更多的可能,拍摄更多的风景和人物,然后出去。 在国外转一圈,拍摄一些国内无法实现的题材。 这种生活才是他更加向往的。 而不是每天陷入忙碌的泥潭,只是因为金钱而驱动着自己不断努力。 “那太累了。”陈平生喝了杯酒,脸上的笑意很浓。 廖华点点头:“兄弟,我懂你。” 然后两人又碰了一杯。 “明天电影在这有场点映,你要不要来看看。”喝完酒,廖华开口问道。 “点映吗?行啊。”陈平生也没什么更重要的事情,在大荧幕上欣赏一下自己演的戏还是挺不错的。 —— “你说你为啥这么犟呢?”漆黑的放映厅中,陈平生坐在后排,脸上随着幕布的反光忽明忽暗。 他的身边坐着来自各大自媒体博主和影评人。 都是剧组钱请来,充当安利水军的。 左边坐着一位圆头圆脑的哥们,一嘴东北大碴子味很浓,一听就是黑龙江的。 右边则是位短发姑娘,戴着口罩和镜片很厚的眼镜,并且穿着毛茸茸的大耳朵睡衣和拖鞋,看起来非常随性。 黑龙江的大哥每次看到一些幽默片段时,就会“鹅、鹅、鹅”的笑起来,顺带着把他周围的气氛都带动了起来。 而那位睡衣姑娘,则是一直拿着一个本子,每次影片抛出疑问,产生悬念的时候,她就拿着笔写写画面。 不过她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屏幕,所以陈平生也不知道她写的东西自己能不能看懂。 随着剧情的逐步推进,情节也越来越紧张起来。 陈平生看得全神贯注,因为他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出现了。 “可以,这个情节处理的挺好。”黑龙江大哥低声自言自语,陈平生想着估计他是在给之后的视频文案找切入点。 不多时,陈平生的戏份终于出现了。 看着荧幕上的自己,陈平生情不自禁摸摸自己的脸,觉得好像变化还是蛮大的。 “这哥们演的不错啊,没见过的演员,是不?”黑龙江大哥回头和陈平生说了一句,东北人自带的亲切感让两人可以没什么隔阂的交流着。 “确实还不错。”陈平生点点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