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 《纪念薇薇安》这就是陈平生新作品的名字。 至于大家能否看懂,或是理解,对他而言并不重要。反正其他人也不知道薇薇安到底是谁,而且现在摄影界里还没有叫薇薇安的人,就让大家去尽情的猜测吧。 “咔嚓!” 脑子里想着关于作品的事情,可是陈平生的手却没有停止动作,看了看天色,调整好参数后,立刻把眼前的一幕抓拍了下来。 是颇为搞笑的画面,一个穿着蓝色上衣,灰色裤子的男人,正在试图从高高耸起的绿化墙里穿越过去。 因为如果想要走到另一条马路上,需要绕一个很大的弯道,还要走个天桥。 可能是男人有些急事,让他无法忍受向前再走那么多米。 于是他选择伸着腿,迈入绿化墙内,只留一条腿和半边臀部露在外面。 陈平生拍摄完就见这位大哥进入了绿化墙,看着他在里面避让各种树枝和叶子的囧样,忍俊不禁。 尤其是等大哥好不容易穿越成功后,突然发现自己的裤子被划开了一条口子,露出了白皙的屁股蛋子,立刻大声痛骂起来。 也不知道他是在骂做绿化墙的人,还是在骂自己。 沿着路又走了一会,陈平生又看到了一辆黄色的校车,上面坐满了孩子,嬉笑打闹,司机则正在校车外面吞云吐雾。 陈平生举起相机,对准了车玻璃内的孩子们,孩子们立刻不说话,只是盯着他,仿佛在好奇这位哥哥在做什么。 “咔嚓!” 当摄影师就是要脸皮厚实一些,如果换做其他人被这样盯着很容易就会产生怯意,进而放弃拍摄。 可陈平生却觉得这样更好,直视着镜头会显得更有力量。 拍完后,他还和小朋友们打了个招呼,感谢他们的配合。 就这么一路走,一路拍,陈平生觉得街拍的乐趣也就在于此。 虽然这街头是如此的熟悉,甚至因为看得太久而显得无聊,但这不代表它是无趣的。 每时每刻发生的事情和每时每刻流动的人群,他们所构成的连锁反应才是街拍最大的趣味性所在。 所以平时没事的时候,拿着相机在街头逛逛,也许就会有什么意外收获。 陈平生来到了一处露天的游泳池外,这里的外墙是用白色的砖围起来的,他绕了一圈,想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东西可以拍下来,然后就看到了两个老人。 他们穿着泳衣,趴在外墙上,透过墙面上缺失砖块的地方往里面望去,好像是在寻找这泳池里的人,或是在看里面的装潢。 陈平生二话不说将其拍摄了下来。 老头和老太太这时候也看完了,摸着自己地中海的脑门向着泳池门口走去。 陈平生回看了一下,觉得这很有趣,和决定性瞬间那部作品里的照片类似,都是拍摄人物面对着一些缝隙缺口去看其他方向的景色而引起大家的好奇心。 这种照片其实可以拍摄成为一个系列。 就像是评论区里说的女人背手的照片一样,这种关于身体局部的特写,也可以拍成一个系列。 因为很多照片如果单张来看,其实是比较孤立的。 往往用相同的构图去多拍摄一些不同的人,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创作方法。 历史上也有不少摄影师这么干过。 而如果再加上时间维度的拉长,更会使得照片的可看性翻倍。比如同个画面,同个构图,每年连续拍摄,十多年后,你可能会得到一组足以震撼所有人的照片。 即便是再平淡无奇的日常,也是如此。 所以陈平生打算接下来碰到同样的画面,多拍摄一些。 很快,他就走入了市区内,眼前是一条专门售卖古着服饰,首饰的街道,这里的每个店铺都遵循着复古的风格,用深棕色与红色和白色作为搭配,吸引着路过的女生进来购买。 不过或许是现在还太早,并且属于上班日,所以整条街道的人流量并不大。 陈平生拿着相机进入这些店铺,寻找着适合拍摄的地方。 没过多久,他就看到了自己想要的道具。 镜子。 纪念薇薇安的影集里又怎么能缺少镜子呢! 陈平生可不会承认自己上回拍完后,还惦记着自拍这件事情。 此时在他面前是一个斜躺在地上的大镜子,复古木质包框,和店里其他的摆件、椅子一样,有种颜色统一的美感。 而在更远处的墙上还有一面镜子,与地面上的镜子平行,也能看到陈平生的脸。 房间其他地方则放置着桌椅,这里是一处专门用来休息的屋子,墙上贴着红色繁杂纹的壁纸,整体非常具有上世纪九十年代复古情调的感觉。 陈平生拿起自己的相机,放在眼睛前,用来遮挡一部分面容,然后看了看构图,按下快门。 画面里陈平生同时出现在两个镜子中,看起来好像是错乱分开的时空,各有一个他在拍摄。 拍完了这张,他又换了一家店。 逛了一圈,发现这家店里的角落,摆着一排人物肖像画。 但更有趣的是,肖像画中间还夹了个镜子。 可能是老板的一点恶趣味,想让顾客在路过的时候也和这些肖像画并列,体验一把同为纪念肖像的感觉。 这也正合了陈平生的意,他来到镜子前,微微弯下腰,按照同样的视觉比例,拍摄了一张肖像照。 当然,相机仍然挡在了脸前。 之后他在闲逛的时候又找到了一个类似的场景。 那是一家店铺的橱窗里,两幅小型的城市风景画挂在左侧,一面大镜子挂在右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