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198章 影集的销售和文学家的特殊要求(合章) 已经迈入4月份门槛的华南,开始渐渐升温。 没有了突如其来的大风和细碎的雪,走在路上的行人们已经以长袖薄裤为主了。 陈平生站在快递站里,看着那台大画幅相机被打包装进箱子里,然后拿着快递单踏上台阶,回到了家里。 “啪。” 他倒在沙发上,感觉恍若隔世。 前一天还在风沙呼啸的黄河岸边开着车,后一天就回到了城市温暖的怀抱。 虽说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但此刻回想起之前的事情仍然会升起一个念头。 “那真的是我经历过的时光吗?” 人类大抵都是这样的,脑子只能顾着眼前,任何事情一旦过去,回忆就如同被保鲜膜包裹的食物,开始慢慢的,不被察觉的腐烂。 直到年色衰败之际,才会撕开它,想要重温旧梦。 可旧梦大概也未必是真实的旧梦,也许只是经过美化或恶化的片段。 不过不管怎样说,老了的人们都需要这些回忆作为支撑,它们就像是一个个钉子,把自己的人生轨迹钉在了时间的地图上。 只有通过这一个个节点,才能知道自己这辈子究竟做了什么,又究竟错过了什么。 但至少现在陈平生还不需要活成老年人的模样,他只是感慨于世间万物的发展与自己经历的奇妙。 “为什么还差两点啊!” 窝在沙发里的陈平生忽然发出一声哀叹。 没错,他在离开黄河源头前就提交了系统3月份的拍摄任务。 可惜的是,属性点依然没有达成第二项满值,让陈平生一想到就有些气闷。 「本月任务已提交,评价中……」 「评价完成,本月评级:s,获得15次抽奖机会。」 「是否现在抽奖?」 为了不耽误系统的任务,陈平生特意在拍摄结束后的每个晚上对照片进行调色。 好不容易才凑齐的任务数量。 结果抽出来的结果却令人失望。 「恭喜你获得以下白色奖品:摄影灵感*4、摄影视野*2、强身券*4、大师体验碎片*5」 「恭喜你获得以下蓝色奖品:任务刷新券*1、日语学习券*2」 15次抽奖才出来这些东西。 最关键的是基本没有什么可以带给自己很大收益的东西。 强身券已经攒了10个了,他可以肆无忌惮的使用。 大师体验碎片9个,距离10个合成,还差一个。 而学习券也攒了不少,陈平生怀疑系统就是想要自己好好学习。 自己高考都没有这么努力过! 把属性点加上后,他的面板已经变成了这样。 「姓名:陈平生」 「摄影技术:max」 「摄影灵感:42」 「摄影视野:48」 其他两个属性也都快满了,陈平生估摸着三个月的时间,自己的属性就能全满了,到时候系统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现在距离格赛的征集作品时间也已经越来越近了,自己的新作不知道何时才能出版。 想到这里,陈平生给改拓文打了个电话。 “平生,你的新作品拍完了吗?”改拓文知道陈平生3月份的行程,所以接到电话后,立刻意识到了这一点。 “拍完了,已经进入后期调色了。”陈平生回答了一句,然后来到厨房,拿出一小袋子玉米粒,倒在了盘子里。 “这么快。”改拓文感叹一句,这年轻人创作的速度也太快了点,决定性瞬间还在印刷呢,这又一部作品就要完成了。 真就灵感源源不断呗! “快吗,我觉得还挺漫长的。”陈平生打开窗户,看着外面站立在树枝上的喜鹊,把自己手中的碗放在了阳台外的栏杆上。 “对了,平生,《鸦》现在已经销售了15万本了,具体的款项要等到这个月月末,才能给伱打过去。” “卖了这么多?”陈平生惊讶道,《鸦》能有如此战绩,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事情。 “我刚得知这数字的时候,也吓了一跳。”改拓文乐呵呵的说道:“这都多亏了那些老大爷们,首月就销售了10万本。” “大爷们厉害啊!”陈平生由衷的感慨,然后看到喜鹊蹦蹦跳跳的过来,伸着头叼起一粒玉米吞下。 “另外《决定性瞬间》估计5月份获得版号,六月份就能正式发售。”改拓文道:“这次我们打算印刷3万册。” “嗯,这个量差不多。”陈平生点点头,之前鸦的销售速度过快,导致市面竟然缺货了几天,让二手贩子挣了一笔钱。 既然有了教训,自然要把准备做充足,至少华夏文学出版社方面,已经不再担心陈平生的影集会卖不出去了。 三万只是囤积的量,等正式销售后,肯定还要源源不断的印刷的。 和改拓文敲定了一些细节后,陈平生又给长江出版社的主编打了个电话。 他的《透视博物馆》已经发售了半个月了。 只是当时在拍摄的路上,所以陈平生没有时间去关心这件事情。 长江出版社负责他影集的是苏若,苏编辑。 是一位长相颇为阴柔,留着长头发的男人。 “喂,苏编辑?” “陈老师,您拍完了?” “拍完了,我已经回来了,正好把上次没聊完的事情继续。”陈平生眼前的喜鹊已经把玉米吃了三分之一了,速度很快,好像饿了很久的样子。 “正好,《透视博物馆》的销量也已经出来了。”苏编辑那边传来了翻页的声音,稍后继续道:“现在统计出来,影集的销量是六万三千二百一十三本。” “六万啊。”陈平生思索了一下,觉得这个销售额也有些出乎意料。 《透视博物馆》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可看性都不如《鸦》。 虽然在艺术上,两者其实没办法一较高下。但普通人在购买的时候,还是更注重影集的可看性。 如果把《鸦》比作悬疑小说,无论是其摄影风格和影像影调都充斥着迷雾,让人忍不住探索。 那《透视博物馆》就属于纪实类文学,朴素风格再加上从始至终未曾改变的核心,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作者的意图。 因此能获得这么高的销量,还是陈平生的名头在起作用。 也包括《鸦》的珠玉在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