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华夏青年报的专访(月票加更)-《重生之顶级摄影家》


    第(3/3)页

    “没错,可以这么理解。”陈平生肯定道。

    “好的,理解了。我觉得似乎很多艺术家都有相同的共性,他们不喜欢被镜头注视,甚至有些孤僻,但却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其他人的重视,你觉得对吗?”

    “当然,作品是作品,我是我。对于我来说,与其让人对自身感兴趣,不如让他们对作品感兴趣。”陈平生微笑道。

    “可是年轻人难道不渴望赞美吗?”杜倩疑惑道。

    “但也有很多年轻人是社恐。”陈平生打趣道:“我虽然不是社恐,但我也不是社交达人。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杜倩在本子上记录了一下自己的灵感,然后终于直入正题。

    “所以,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选择创作《鸦》这部作品?”

    非常大众的问题,也是最好的切入点。

    陈平生沉吟片刻道:“是灵感驱使我拍摄的。”

    “灵感?不是经历或其他什么触动吗?”杜倩问道。

    “可能唯一的触动就是对于老家的回忆吧,在很小时候,我经常会跟随着父母前往松原拜访亲戚,是我的太姥姥。所以我对此一直有些微弱的记忆。后来又得知了在松原的山上还有一间祖屋后,我就很好奇那里的风景与人文。因此在萌发灵感后我回到了松原,拍摄了《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鸦》这部作品里,表达了一种关于颓废的美感,其中还包含着对于人类痕迹的思考。这是格赛给予这部作品奖项的主要原因,但你为什么要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呢?”杜倩开始逐渐深入这部作品。

    “鸦本身就是不吉利的,在全世界的语境中,它都是不详、颓废的象征。这算是一种刻板印象吧,就因为它漆黑的羽毛。所以我在拍摄时就想,如果用乌鸦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那一切会是什么样子?人类是否对于它们来说,也是一种不详的象征呢?”

    “人类对于动物来说意味着不详,确实是这样,所以动物保护其实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是的,国家这几年大力保护野生动物和濒危动物,非常具有成效,我也经常能在新闻上看到。”

    杜倩边记录边问道:“《鸦》这部作品里,还有许多关于老东北工业的画面,那些烟囱、飞机、码头。在照片里显得非常单调和孤寂,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场景呢?”

    陈平生解释道:“不应该说采用,而是恰逢,我是个摄影师,其实对于整个作品乃至整个世界我都是非常被动的。我无法决定自己一定要选择什么画面,只能说当恰好的画面出现时,我就必须按下快门。

    东北经历过很多事情,那些阵痛或者说伤疤也一直存在于我们父母那一辈人的心中。但东北这么多年在国家的政策下,已经逐渐走向好转了。所以在作品的后期,你能看到逐渐高昂的影调,还有一些年轻人出现在画面中,我觉得那都是希望。”

    “明白了,那像你这样的年纪就获得了如此高的奖项,你觉得这能给到现在的年轻人,或者说像你这样有抱负的人什么启示呢?”

    聊着聊着,时间飞快的度过。

    杜倩与陈平生一直从下午五点,聊到晚上七点半。

    整整两个半小时,采访才走向尾声。

    快进群,群里都是大佬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