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133章 身份不同往日的陈平生 今天画廊里摆放的艺术作品,是以现代抽象派美术为主。 上面挂着的画在颜料的使用上都是厚重的,让人看不清具体细节的。线与线相连,不同颜色堆叠,乱糟糟的,仿佛一幅幅旧世纪波洛克风格的抽象画。 虽然这种美术风格难以理解,但确实很直观的反映了创作者当时的精神状态。 与其说观看者是在看作品,不如说是从这些作品里了解创作者传递的情绪和氛围。 “陈,你喜欢哪一幅?”走了一圈,莎赫停下脚步问道。 “我喜欢最右侧的那幅。”陈平生果断回答,那是一幅只有中心有一团如同大脑般乱麻麻线条的画,画家的用色很精准,让陈平生能看出他用颜色表达情绪的意图。 焦虑、恐惧、烦躁、不安,这些负面情绪在画里被抽象成了看似毫无规则其实搭配很严苛的线条。 观看者在看完后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平时情绪糟糕时的样子与其完全吻合。 “是吗?我更喜欢这幅画,大片的粉色海洋中点缀着灰色的影子,看起来就像是你的《鸦》。”莎赫笑着说道。 “看来你真的很喜欢《鸦》。”陈平生伸出一只手,拿起旁边的宣传页。 “当然,所以陈,伱能够把它交给我吗?”莎赫看向陈平生的双眼。 两人对视一会,陈平生微微一笑:“我当然愿意,莎赫,不过我觉得在此之前还是要先对合同进行沟通。” 这几天来找他的当然也有各大画廊的代理人,不过他们对于合作,更多的想谈的是长期。 事实上画廊与艺术家的关系非常亲密,他们大多都维持着长约。画廊不仅要帮艺术家精心策划展览,提高他的艺术价值。还要带艺术家参加艺术博览会,给其制作画册,或是邀请重要的评论家评论。 甚至部分艺术家画廊还会进行生活扶持。 毕竟不是每个艺术家的作品都能得到市场的青睐,在作品还没有大众认可时,艺术家的价值几近于无。 这一点在绘画上尤为明显。 摄影师们好歹还能靠照片的传播来不断提高知名度,并且靠着技术吃饭。可画家们的画如果过于风格化,很容易陷入无以为继的困境中。 所以画廊的主办者,必须有着极其锐利的眼光,能够认清哪些作品是有价值的,哪些作品只是纯粹的自嗨。 而听到陈平生理智的发言,莎赫明显有些失望,她说道:“陈,你再次伤了我的心。” “我为此感到抱歉。” “你真的是艺术家吗?”莎赫疑惑道:“我感觉你的头脑实在太清醒了,你拍《鸦》的时候也这样吗?” “并不。”陈平生摊开手:“那时候很疯狂。” 莎赫眉毛挑起点点头:“好吧,其实我不仅是想拥有《鸦》的代理权,我还想代表画廊和你达成长期的合作。” 停顿了一下,她继续说道:“我们可以给你提供业内摄影师最优渥的待遇,帮你找最优秀的策展人,帮你宣传你的影集,让你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另外,我们还有合理的分成制度,除了基础待遇,每个月还有会一笔额外的扶植金。如果你有新的作品需要拍摄,也可以申请专项奖金,十万美元到一百万美元不等。怎么样,这些待遇如何?” 陈平生听得直点头,比之前那些画廊的待遇好了一截。 但他还是问道:“为什么,莎赫,就因为我获得了年度最佳影集?” 莎赫用手把额前的头发顺到后面道:“不,当然不。陈,我们不仅看作品,更看人。你很年轻,这意味着你的创作精力与创作时间,要比其他人更久,再加上你独特的拍摄手法,我觉得不用太久,也许几年后你就会再次站在格赛的舞台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