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老人看着自己的妻子,嘴角忽然扬起一抹笑意:“她啊,以前是做家具设计的,有一双巧手,特别喜欢自己做家具。而且年轻时候就喜欢插,喜欢古典的中式美。所以这家里内外,都是她一手操办的。每个摆件都是她自己买回来或者用老物件改的,是不是挺独特的?” 陈平生点头:“我觉得阿姨审美特别好,无论是颜色还是风格,都非常统一。” “是啊。”李江河感慨道:“可惜现在她记不住了。” 说完,他放下爱人的手,转了个身,来到窗边。那里有几株植物摆放着,看生长的态势,平时应该一直养护的很好。 李江河拿起窗台边缘的小水壶,给植物浇水,过程中他拿手抹了抹自己的眼睛,似是被灰尘迷住了一般。 “哗。” 而或许是听到水声,阿姨此时突然张开眼,转头望向李江河。 陈平生立刻举起相机,对准了两个人,按动快门。 “咔嚓!” 又是一张照片被永久的记录了下来。 之后陈平生没有只拍人物,他更希望将整个家庭都记录下来。 于是他来到了客厅,给那些挂在墙上的作品,一一拍照。 李江河则跟在他身边,边看着他拍照,边给他讲这些东西的故事。 “伱看这个灯,和民国的台灯一样,是她从旧货市场里淘回来的。本来已经坏了,不能用了。但她偏不甘心,自己买了灯泡和线,把这灯又救活了。”李江河站在橱柜前,摸着白色复古的灯罩,一脸怀念。 “还有这个屏风,也是她修复过后的,之前这个地方,和这里都坏了,没法看。” “这个鞋柜也是她自己打造的,特意跑到乡下会木工的三舅那里,做了一周才做好。” 陈平生听着李江河的讲解,不知不觉忽然有些出神,以至于他的声音都模糊了起来。 其实老人家说了什么,并不重要不是吗?更重要的是他有了一个倾诉的渠道,让他内心的那些东西有地方分享。 他此时扮演的,就是倾听者。 所以陈平生没有说什么话,只是偶尔提出询问。除此之外,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拍照。 等到了厨房,他才说道:“李老师,您的其他家人呢?” 玻璃上的红色窗贴,看起来像是孩子玩耍时贴上的,但是他好像并没有从房间里看到儿女生活的痕迹。 果然,李江河听到这个话题沉默了片刻说道:“他们啊,太忙了。有的在国外,有的在首都。之前也回来看过,但这种病,在哪都一样。他们想把我们接到首都去,但我没同意。” 他看着屋内一点一滴由爱人亲手搭建的环境,左手忍不住摩挲着墙砖的纹理,说道:“这是她最熟悉,最爱的地方,如果离开了这里,这病就更难治了。” “所以平时我上班时,会有保姆照顾她,只有周末我才能陪着她。” “明白了,那这些?”陈平生指了指窗户玻璃。 “哦,那是她自己贴的,她偶尔清醒的时候,会剪点窗练练手,防止自己身体僵硬。”李江河说着说着笑了起来,从他的表情里,完全看不出伤痛。 但是陈平生自己反而心里沉甸甸的,觉得手中捧着的相机此时变成了一块巨大的秤砣,好像要带着他的心一起沉入地心。 这是一种无形的责任。 也是这些照片上承载的人生。 “阿姨能出来吗?”可他没有惧怕这种挑战,因为他所要做的,已经不单单是拍摄了。 “能,就是你得帮我一下。”李江河没有拒绝。 “没问题。”陈平生放下相机,两个人回到卧室,在把阿姨叫醒后,两个人搀扶着她走到客厅。 阿姨此时的表情是有些茫然的,她看着他们忙前忙后,却没有什么反应,只是呆呆的望着前方,那个挂在墙壁上由她亲手制成的干艺术。 等到她被放在椅子上后,她才回过神来,看着李江河的脸,久久不语。 “这样可以吗?李老师?”陈平生把相机架在了两人面前,有些担忧的看着阿姨,感觉她身体晃晃悠悠的,随时要倒下去一样。 “没事,她自己动起来费劲,所以得靠人扶。但她自己知道要坐稳,你看。” 李江河说着松开了爱人的手,果然阿姨的身体没有晃动,稳稳的坐在椅子上。 而阿姨的眼睛则一直在看着李江河,从未有一刻离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