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苏泽看到朱翊钧这幅样子,忍住无奈的表情,向朱翊钧问道: “殿下又遇到什么难处了?” 朱翊钧的皇室教育还是合格的,他松开苏泽后,向苏泽介绍那名眼生的中年人。 “这位是定国公。” 这就是定国公徐文壁? 苏泽听沈一贯说过徐文壁,也知道历史上这位靠着代祭做到班首重臣的勋贵。 苏泽连忙向徐文壁见礼,这位大明的勋贵对苏泽十分的客气,也连忙回礼。 面对这位谦恭有礼的大明大祭司,苏泽也明白了历史上的徐文壁为什么能在朝争激烈的万历朝不断升官,最终成为文武第一人的。 当然,这倒不是说徐文壁有什么政治才能,只能说他性格谨慎,并且在祭祀这块确实业务能力出众。 见到徐文壁在场,苏泽大概也猜到了小胖钧求自己什么事了。 果不其然,朱翊钧开口说道: “苏师傅,孤想要为百戏会排演韶乐,但是太乐署的舞乐实在是让孤太失望了!” 果然还是百戏会的事情。 看到好弟子的哭腔,苏泽也不忍心,于是说道: “殿下且先说来。” 听完了小胖钧的描述,苏泽终于知道了发生了什么。 说白了,就是大明的礼乐制度疑似有点落后。 大明的宫廷乐师也被划定为乐籍,被划入太乐署,世代从事礼乐工作。 但是大明的乐户地位十分的低下。 乐户被要求在固定的地方居住,比如京师的叫做“勾栏胡同”,并且出门必须戴绿头巾,禁止穿丝绸,违者笞五十。 乐户盗窃财物,刑罚较良民加一等;若良民诬告乐户,反可减轻处罚。 而且官府还可以随意征调乐户,演出后只支付象征性的饭钱。 这样的情况下,乐户逃亡在所难免。 这样的结果下,就连太乐署的乐工也都不堪大用。 世宗年间嘉靖皇帝曾经命令太乐署排练《霓裳羽衣曲》,但是太乐署内能完整演奏者不足十人。 这方面负责祭祀典礼的徐文壁更有发言权,他说道: “如今的太乐署,能把祭礼用的礼乐演奏全就不容易了,太子殿下要排练的韶乐,他们实在是无能为力。” 苏泽也是无语,堂堂大明太乐署,竟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苏泽又问道: “殿下为什么不让民间戏班演奏呢?” 和官办文娱产业的落后相比,大明的私人文娱产业又十分的发达。 苏泽老家苏州府更是戏班林立,当年严党骨干鄢懋卿南下巡盐,就在苏州花费几十万两银子购买了一整个戏班献给严世蕃。 这些民间戏班聘请曲艺名师,还会重金向名士约稿。 戏班一旦扬名,就可以日进斗金,被达官贵人争相邀请演出。 这也是为什么听说太子要办百戏会,南北的大小戏班都冲向京师的原因,大家都想要在百戏会上出一出风头,提升自己的身价。 徐文壁一脸无奈的说道:“韶乐只有太乐署能够演奏。” 原来如此,现在的情况是有演奏资格的太乐署没有演奏能力,有演奏能力的民间戏班却没有演奏资格。 苏泽灵机一动说道: “若是能谱一曲,曲制类似韶乐,可以交给民乐戏班演奏吗?” 定国公徐文壁立刻说道: “只要不是钦定韶乐,民乐戏班演奏也无妨,但是这曲艺之道,小曲易谱,这韶乐可是太难了。” 韶乐类似于后世的交响乐,曲谱十分的复杂。 徐文壁看向苏泽问道: “难道苏翰林还能谱曲?” 苏泽当然不会谱曲,但是他府上的徐渭精通音律。 苏泽可以用【记忆宫殿香囊】,从前世的记忆中找到一首交响乐,记下后哼唱给徐渭请他谱曲。 想到了办法后,苏泽对着朱翊钧说道: “太子且先从民乐中组建乐团,待臣准备好曲谱,再由他们排练。” 朱翊钧自然大喜,连忙说道: “那孤就等着苏师傅的曲谱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