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赵贞吉推崇的泰州学派,主张的是“敬”。 主张在日用之道中,收敛自我,在“克己”这个前提下入世。 但是在何心隐看来,这一套不过是宋儒克己复礼那一套换皮,根本就不是王泰州的初衷了。 甚至在泰州学派中,在世师徒也有分歧。 比如何心隐的师父颜钧还在世,颜钧提倡“友”,热衷于在地方上发展结社。 何心隐早期也搞过结社,甚至拿自己宗族做过社会实践,但是结果并不理想,于是何心隐也改变了思路。 一名年轻的儒生说道: “何师,我们这次是来营救梁师的。” 接着儒生又说道: “赴京路上,我和几位同道,仿效梁师在山东大名府组建了漕帮。” 梁钧在嘉靖末年被捕下狱,新君继位都没有赦免,这些弟子想着在灵济宫大会结交官员,将梁钧从牢房中救出来。 梁钧的思路就是创建各种互助社,他一直都在各地宣扬泰州学派,组织漕运力夫、盐丁创建帮派结社。 这种互助结社确实改善了一部分底层人民的生活,他们团结起来也能反抗压迫。 何心隐说道: “结社不过私之友也,长此以往,这些会社帮派必然会为了私利再去欺压别人,如此一来,岂不是无穷匮也?” 何心隐反对这种小规模结社,他也追随梁钧搞过这些,最早的就是淮抚驻地淮安的漕帮。 可如今淮安的漕帮却已经成了本地恶霸势力,普通百姓想要在码头上卖力气,还要和漕帮签订血契,要将自己收入上缴漕帮才能保平安。 甚至这些漕帮还按照乡党分裂成好几个派系,这些派系还会互相斗殴,争夺码头作为势力范围打架。 前任淮抚就是因为淮安码头力夫暴动弹压不利,才被朝廷撤职的。 而现任淮抚王之桓是个工部升上去的官僚,也不知道能不能压住淮安的局势。 负责传话的儒生有些不服气,他对着何心隐说道: “敢问何师最近参悟,可有什么新说?” 众人纷纷看向何心隐。 他们这一派就是这样,日常都以师友相称,不讲究儒家那套尊师重道,平日里切磋学问也是剑拔弩张。 何心隐淡淡一笑说道: “近日京师所见,让何某又有新见。” “愿闻其详。” 何心隐说道: “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在场众人倒是没有太多的震惊,毕竟这套均天下的理论,陈胜吴广就提过了。 何心隐又说道: “天下为主,君为客。” “为人君者,以天下万民为事;不以万民为事之君,天下大害也。” 这句话说完,众人都傻了。 甚至有人已经后悔自己坐在这里了。 何心隐自顾自的将自己的论述说了一遍,这才让众人离开。 等到众人离开后,一名年轻的儒生进来说道: “何师,这些同道人心难测,您这么说可要给楞严寺惹麻烦了。” 何心隐哈哈一笑说道: “那法严方丈交友广阔,和几位阁老都攀得上关系,不会株连到他的。” “不过我们倒是要走了。” 他的弟子不解问道: “何师,为何要向他们说明您的学问?” 何心隐拿着行囊说道: “学问就是说给别人听的,先贤们著书立作,招收门人,不就是为了把自己的学问传出去?” 弟子又说道: “可您这学问。。。” 何心隐说道:“无论他们认同不认同我的学问,只要把我的学问传出去就行了。” “这天下自然有认同我学问的人,他们见到我的学问,那我们就有更多同道了。” 弟子又说道: “那何师为何不在报纸上?” 何心隐摇头说道: “就连同门都不认同我的学问,如今传播还太早了,反而会引起朝廷忌惮。” “《新乐府报》还要继续办下去,只要能开启民智,早晚就有那一天。” “我们现在就走,印坊也可以转移了。” 众弟子纷纷称是,迅速离开了楞严寺。 —— 五月十七日,报馆。 苏泽一进报馆,就看到罗万化在打瞌睡,不由奇道: “一甫兄,你也会打瞌睡?” 罗万化极度的自律,晚上都会早早休息,白天都会精力充沛的工作,苏泽还从没见过他这么困过。 第(2/3)页